6月19日周三上午,一场以“提升研学课程质量与创新实践”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综合楼205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美术部与科技部共同发起,旨在通过融合交流,共同提升研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

    活动伊始,美术部陈聪婕老师作为主持人,简短介绍了活动的背景、目的和流程安排。本次教研活动的举行,正是为了推动美术部与科技部在研学课程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课程优化的方向与策略。

    随后,美术部与科技部的四位教师分别分享了各自的研学课程案例。郭子涵老师介绍了美术部的《艺启趣采风》课程,通过实地采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钱薇老师则分享了《艺启趣赏画》课程,通过名画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黄梦煜老师和窦晓君老师则分别介绍了科技部的《科学考察(常规班)》和《科学考察(少科院)》课程,通过科学实验和考察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现有研学课程优化的思考与方向环节,四位教师提出了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惑,如资源调配、学生兴趣激发、安全风险管理等。美术部与科技部的责任老师徐帆、张晨昕、陈定阮老师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自己观点。老师们分别对课程与活动的融合形式,目前研发的程度以及优化的方向做了分享与总结。

    随后美术部部长高甬春表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交流与分享,不仅梳理并分享了具有示范意义的研学课程案例,还为两部门研学课程的优化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同时,他们也希望老师们能够继续发挥创新精神,不断探索研学课程的新领域和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高部长指出在研学课程的研发中,坚持与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坚持在教学研发中意味着对教育理念的持续传承和对教育实践的稳定积累。教学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持之以恒地投入时间和精力。通过坚持,我们可以不断巩固和完善现有的教育理论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创新是教学研发的灵魂,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创新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活动还邀请了教管处、研发处领导作为嘉宾。研发处周华平老师、李文英老师和教管处顾晓倩老师分别从课程研发的基本要素,课程和活动的融合途径以及课程内容的开放力教师执行力这几个方面提供专业见解与建议。他们表示,研学课程的优化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确保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常规课程与研学活动的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地探索、实践体验相结合,从而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常规课程与研学活动的融合需要明确目标、设计跨学科主题、纳入课程计划、加强师资培训、利用技术手段以及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次教研活动的圆满举行,不仅为美术部与科技部在研学课程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心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研学课程将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